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意义、内容与路径(4)

时间:2015-10-28 10:16 点击:
一是要开发和建立各种红色教育网站,培育自己的网上社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用健康的网络文化感染他们,在潜移默
  一是要开发和建立各种红色教育网站,培育自己的网上社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热情,用健康的网络文化感染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二是利用开放型的网络交互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当前流行并被广泛运用的微博、微信、QQ群、飞信、维客、BBS、SNS社区、聊天室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的重要网络平台,许多高校利用这些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公民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实践参与。三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如动漫制作、"校园之星"网络评选、网络征文、网络比赛等等网络集体活动,来扩大网络对大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使学生在日常参与中提升他们的公民参与意识。
  (3)同社会其它教育主体合作,建立全方位、协同合作的网络公民教育机制
  当前,网络社会的复杂性使得网络公民的培养面临诸多障碍,因此,必须考虑多方面教育主体的协同发展。在美国,"从政府网站、社区网站、中小学校网站、高校网站、专题性教育网站甚至到家庭网站,都充盈着浓厚的公民教育气息,这使得美国的网络公民教育形成了上下协同、立体的教育体系"[6]。可见,美国的网络公民教育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学校教育,形成了多方合作,协同的局面,实践也证明,这一协同局面有助于网络公民教育的全面铺开与相互促进。作为国际上开展网络公民教育较为成熟的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方面大学的网络公民教育要与中小学的公民意识培养课程紧密衔接,以保证教育的一贯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要形成一个政府牵头、学校实施、家庭、社会支持的全方位、协同合作的教育机制,形成合力来促进网络公民教育的贯彻和实施。同时,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要加强网络公民教育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网络公民教育的实践。
  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也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和网络的引领者,他们的网络公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只有响应时代的号召,明确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公民文化教育、网络技能培养、网络道德养成等基本内容出发,加强公民知识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协同合作的网络公民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陈联俊,李萍.网络社会中的"网络公民"及其教育J].学术论坛,2009,(5):198-201.
  [2]网民[DB/OL].http:〃baike.so.com/doc/5441723.html,2014-ll-22.
  [3]冯建军.建立多元的公民身份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13,(6):5-6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2次[R].北京:CNNIC,2013.
  [5](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1998.
  [6]杨勇.网络社会视域下美国公民教育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11):104-11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